【什么是位置性眩晕】位置性眩晕是一种常见的内耳疾病,主要表现为在头部位置改变时出现短暂的眩晕感。它通常与内耳中的耳石脱落有关,这些微小的钙质颗粒在正常情况下位于耳石器官中,帮助人体感知重力和运动方向。当这些耳石脱落并进入半规管后,会引起异常的平衡信号,导致眩晕。
位置性眩晕虽然不会危及生命,但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不便,影响日常活动。了解其成因、症状、诊断和治疗方法,有助于更好地应对这一问题。
一、
位置性眩晕(也称耳石症)是由于内耳中的耳石脱落并进入半规管引起的眩晕症状。该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,尤其是女性。典型症状为体位变化时出现短暂眩晕,常伴有恶心、呕吐、眼球震颤等。通过特定的体位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可进行诊断。治疗主要包括耳石复位术和药物辅助治疗,多数患者预后良好。
二、表格形式总结
| 项目 | 内容 |
| 中文名称 | 位置性眩晕 / 耳石症 |
| 英文名称 |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(BPPV) |
| 定义 | 因内耳耳石脱落进入半规管,引发体位变化时的短暂眩晕 |
| 常见人群 | 中老年人,女性发病率较高 |
| 主要症状 | 头部位置改变时突发眩晕、恶心、呕吐、眼球震颤 |
| 持续时间 | 眩晕一般持续数秒至数分钟 |
| 诱因 | 头部外伤、内耳疾病、年龄增长、长期卧床等 |
| 诊断方法 | Dix-Hallpike试验、眼震电图、听力测试等 |
| 治疗方法 | 耳石复位术(如Epley法)、前庭康复训练、药物缓解症状 |
| 预后情况 | 多数患者经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,复发率较低 |
| 是否严重 | 不危及生命,但影响生活质量 |
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治疗方法或预防措施,可咨询专业耳鼻喉科医生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