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寡人之于国也整篇翻译】一、
《寡人之于国也》是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中的一篇重要文章,主要讲述了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。梁惠王向孟子请教如何治理国家,孟子通过阐述“仁政”思想,提出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,并强调施行仁政、减轻赋税、发展生产的重要性。
文章通过具体例子说明了“五十步笑百步”的道理,指出统治者应关心百姓疾苦,施行善政,才能赢得民心,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。全文语言简练,逻辑清晰,体现了儒家“仁政爱民”的核心思想。
二、原文与翻译对照表
原文 | 翻译 |
寡人之于国也,尽心焉耳矣。 | 我对于国家的治理,可以说是尽心尽力了。 |
河内凶,则移其民于河东,移其粟于河内。 | 如果河内发生灾荒,就将那里的百姓迁移到河东,把粮食运到河内。 |
河东凶亦然。 | 河东如果发生灾荒,也这样做。 |
察邻国之政,无如寡人之用心者。 | 观察其他国家的治理,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。 |
邻国之民不加少,寡人之民不加多,何也? | 但邻国的百姓并没有减少,我的百姓也没有增多,这是为什么呢? |
孟子对曰:“王好战,请以战喻。” | 孟子回答说:“大王喜欢打仗,请让我用打仗来打比方。” |
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,或告之曰:‘是非君子之道。’曰:‘请损之,月攘一鸡,以待来年然后已。’ | 现在有一个人每天偷邻居的鸡,有人告诉他说:“这不是君子的行为。”他却说:“那就减少一点,每月偷一只,等到明年再停止。” |
如知其非义,斯速已矣,何待来年? | 如果知道这是不义的事,就应该立刻停止,为什么要等到明年呢? |
或百步而后止,或五十步而后止。以五十步笑百步,则何如? | 有的人跑了百步才停下来,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就停下来。用跑五十步的人嘲笑跑一百步的人,怎么样呢? |
王曰:“不可,直不百步耳,是亦走也。” | 梁惠王说:“不行,只不过没有跑一百步罢了,这也算是逃跑啊。” |
曰:“王如知此,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。” | 孟子说:“大王如果明白这个道理,就不要指望百姓比邻国多。” |
不违农时,谷不可胜食也;数罟不入洿池,鱼鳖不可胜食也;斧斤以时入山林,材木不可胜用也。 | 不违背农时,粮食就吃不完;细密的渔网不放进池塘,鱼鳖就吃不完;按照时节砍伐树木,木材就用不完。 |
谷与鱼鳖不可胜食,材木不可胜用,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。 | 粮食和鱼鳖吃不完,木材用不完,这就让百姓在生养死葬方面没有遗憾。 |
养生丧死无憾,王道之始也。 | 这就是王道的开始。 |
五亩之宅,树之以桑,五十者可以衣帛矣;鸡豚狗彘之畜,无失其时,七十者可以食肉矣。 | 五亩的住宅,种上桑树,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绸了;饲养鸡、猪、狗等家畜,不耽误它们的繁殖季节,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上肉了。 |
百亩之田,勿夺其时,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。 | 一百亩的田地,不耽误农时,八口之家就不会挨饿。 |
老者衣帛食肉,黎民不饥不寒,然而不王者,未之有也。 | 老人穿丝绸吃肉,百姓不挨饿不受冻,这样还不能称王,那是从来没有过的事。 |
三、结语
《寡人之于国也》不仅是孟子政治思想的集中体现,也是古代中国“民本”思想的重要文献。它提醒统治者要体恤民情,施行仁政,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繁荣与稳定。通过这篇文字,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孟子的智慧,也能从中获得对现代社会治理的深刻启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