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食髓知味是什么意思呢】“食髓知味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源自《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中的典故:“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。彼竭我盈,故克之。夫大国,难测也,惧有伏焉。吾视其辙乱,望其旗靡,故逐之。”后来演化为“食髓知味”,用来形容一个人尝到了甜头或好处之后,就会更加渴望继续享受这种滋味,甚至不惜冒险去获取。
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人一旦尝到某种利益或乐趣后,便会不断追求,难以满足,有时带有贬义,暗示贪心或沉迷于某种行为。
“食髓知味”原意是吃了一点骨髓,就明白其中的美味,比喻人一旦尝到某种好处或乐趣,就会更加想要继续获得。该成语多用于描述人的欲望或贪婪心理,常带有一定的负面含义。
表格说明:
| 词语 | 食髓知味 | 
| 拼音 | shí suǐ zhī wèi | 
| 出处 | 《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(演化而来) | 
| 本义 | 吃了骨髓,知道它的味道 | 
| 引申义 | 品尝到甜头后,更加渴望继续享受 | 
| 使用场景 | 描述人对利益、享乐的渴望与沉迷 | 
| 褒贬色彩 | 多为贬义,表示贪心或沉迷 | 
| 近义词 | 贪得无厌、欲壑难填 | 
| 反义词 | 知足常乐、安分守己 | 
通过以上总结和表格,可以清晰了解“食髓知味”的含义及其在实际语境中的使用方式。

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