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圭臬是什么意思】“圭臬”是一个汉语词语,常用于文学、学术或正式场合中,用来表示某种标准、准则或权威性的依据。它不仅具有字面意义,还带有较强的象征性和文化内涵。
一、词义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词性 | 名词 |
拼音 | guī niè |
字面意思 | “圭”是古代测日影的仪器,“臬”是竖立的木杆,合起来指测量日影的标准工具。 |
引申含义 | 比喻标准、准则、典范或权威依据。 |
使用场景 | 常用于学术、文学、政治等领域,表示某事物为衡量其他事物的标准。 |
常见搭配 | “以……为圭臬”、“无以为圭臬”等 |
二、详细解释
“圭臬”一词源自古代的天文观测工具。在古代,人们通过观察日影的变化来制定历法、确定季节和方位,而“圭”和“臬”正是这种测量工具的一部分。因此,“圭臬”最初指的是测量日影的标准工具,后来被引申为衡量事物的标准或依据。
在现代汉语中,“圭臬”多用于比喻意义,如:
- 学术领域:某些理论或学说被奉为研究的圭臬。
- 文学作品:经典作品常被视为创作的圭臬。
- 社会观念:某些道德规范或价值体系成为社会行为的圭臬。
例如:“他一生致力于研究古籍,以《诗经》为圭臬。”这句话中的“圭臬”即表示其研究的指导原则或标准。
三、与相近词语的区别
词语 | 含义 | 与“圭臬”的区别 |
标准 | 通用的衡量尺度 | 更偏向客观、具体 |
典范 | 典型的榜样 | 强调榜样作用 |
准则 | 行动的规范 | 更侧重规则性 |
圭臬 | 权威性、传统性的标准 | 带有文化、历史厚重感 |
四、结语
“圭臬”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词汇,更是一种文化和思想的体现。它承载着对标准、权威和传统的尊重,常用于强调某一事物在特定领域中的核心地位。了解“圭臬”的含义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和语言表达的深层意义。